百家姓系列│邵姓的历史起源

2019-12-20


起源

1、出自姬姓,为黄帝,炎帝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周同族,姬姓,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

2、出于召(shào)方。召,商朝时活动在今河南鄢城东召陵一带的黄帝部落的一支,史称召方。大约在公元前1250-前1192年商王武丁时代,召方屡遭商的征伐,西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

3、出自汉化: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邵姓。另外朝鲜半岛亦有邵姓的分布,多是古代从中国内地迁徙过去。

迁徙分布

据有关史籍记载,燕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燕国王族子孙,多改为邵姓,经繁衍 发展,在安阳、汝南、南阳等地形成望族。

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 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

据有 关资料记载,唐朝有 籍贯为广东翁源的 邵谒,宋朝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期,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子孙昌 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

宋朝时期,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 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孙 邵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士,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县,仲美子 邵让于明朝初期自山西举家迁到河南新安县克昌村,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 地。除这一支外,邵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台湾,后来有的又 移居海外,邵家人走出国门发展。

如今,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中国内地都有分布,港澳台地区亦有分布。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 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五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56%。邵姓还有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明清时云南定边有土把事汉姓为邵; 清代满洲八旗有乌雅氏汉姓为邵姓者;此外,瑶、彝、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民族也有邵姓。
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三位的大姓,人口约二百九十万余,占全国人口的 0.24%。

名人

1、召伯虎

召伯虎,姬姓,召氏,名虎,谥穆,又称召穆公,召幽伯之子,母为召姜,召公奭的后代,周朝人物。当时周厉王暴虐,引发国人暴动。召穆公把太子靖藏匿在家,并用其子替死,太子于是脱险。周厉王死后,太子周宣王即位,召穆公与周定公辅佐周宣王,史称周召共和 。

2、召平

司马迁《史记》记载秦末汉初同名召平者有三人。他们的身份分别是:陈胜的部将,故秦东陵侯、布衣,汉初齐哀王刘襄丞相。其生平事迹分别见于《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齐悼惠王世家》、《吕太后本纪》。“召平瓜”并非扬州典故,而真正的广陵召平实为追随陈胜,为灭秦建立汗马功劳。

3、邵圭洁

邵圭洁(生卒年不详),字伯如,又字茂斋、茂齐,号北虞,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约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前后在世。有文名,与翟景淳、严讷等结社,会文,时称十杰,推圭洁为领袖。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举人,选德清教喻。

(编辑:J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