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蒂│米书超逸入神 以为宋朝第一

2019-10-22


米蒂│米书超逸入神 以为宋朝第一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家云山”,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米蒂

米蒂介绍


米芾(1050-1107)宋代杰出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温士,自号鹿门居士。原籍襄阳(今属湖北)人,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由于他性情狂放,故人称“米颠”或“米痴”。与其子米友仁,世称“二米”,或“大小米”。父子二人又是书画收藏家、鉴赏家。擅长山水,常使烟树掩映中有风雨迷离的深意。米芾性情旷达,不随流俗,潇洒不凡。他所画云山烟树,虽宗王洽,点笔破墨,似出董源,然实从行草书法得来,有变幻无穷的妙趣。自然烟云出没,峦气逼人,创所谓“米点山水”。其画水墨淋漓,烟云掩映,树木简略,妙于熏染,号为“米氏云山”。作品有《云起楼图》、《研山图》、《春山烟霭图》等。其书法有《参政帖》等,其行书,字字精工,沉得痛快,寓刚健于流利之中。其著作有《宝晋英光集》、《画史》、《画评》等。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作品欣赏


米芾致王涣之书札《经略帖》,大观元年(1107)六月。来源:宋拓绍兴米帖,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米芾书法题跋唐殷令名书头陀寺碑,元佑三年戊辰(1088年),时年米芾38岁。

米蒂字体特点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入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元祐六年(1091年)后,米芾卜居海岳庵时,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在定型的书法作品,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是如此。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黄庭坚之评价褒贬分明,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宋人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如今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米蒂的字体,可以登入字体家网站进行免费下载。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盗用必究!编辑 孙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