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 | 《文潜帖》鉴赏

2022-2-28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祖籍山东东莱,后迁河南。宋室南渡,曾祖父好问避难南迁。祖父弸中迁居金华城区。好问、弸中皆继承和研究中原理学。祖谦幼承家学,得中原文献之传。及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又与张栻、朱熹友善。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任南外宗学教授。三年,母去世,守墓武义县明招山。其间,四方人士争来从学。六年,任太学博士,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复召还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尝召度馆职,典试礼部。父去世,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淳熙二年(1175),访朱熹于福建崇安寒泉精舍,辑周敦颐、程颢、张载诸人著作成《近思录》(计14门、662条),成为后来性理诸书之祖。三年,任秘书郎兼官如故,受命重修《徽宗实录》。五年,升著作郎,命诠释《圣宋文海》,断自中兴以前,孝宗赐名《皇朝文鉴》,计150卷。升直秘阁。六年,以疾主管武夷山冲道观而享祠禄。八年七月卒,归葬武义明招山。嘉定九年(1216),谥成,追封开封伯。


上文系《文潜帖》又称《慰言帖》,宋,吕祖谦书,纸本,册页,纵30cm,横18.8cm,行书,5行,47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祖謙上覆。文潛至孝知府朝議兄,謹此附承慰唁。拳拳之意,不殊前幅。中甫昆仲,並想□痛難勝,亦不及一一上狀。祖謙上覆。本幅鉴藏印钤有“忠源”、“之印”等半印三方和草押一字。帖后有清孙承泽、张敦仁等三段题跋。此帖为《宋代法书册》所收之一,是吕祖谦致刘焞的书札,内容为慰问类。刘焞,字文潜,成都人,曾任集英殿修撰,淳熙七年正月移知江陵。宋代朝议大夫与集英殿修撰同为正六品,上款称其“知府朝议”,当在淳熙七年刘焞知潭州任时。因此,此帖应为淳熙七年(1180年)所书,吕祖谦时年44岁。《文潜帖》笔法奇异,婉转跌宕,简牍精丽,为时所重。吕氏存世作品很少,故此帖极为珍贵。

祖谦力主抗金,改革弊政。为学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讲实理,育实才,并求实用”。知识赅博,善取众长,蔚然成理学大师,与朱熹、张栻齐名,人称“东南三贤”。时理学学派分歧,朱熹主张明理,陆九渊、陆九龄主张明心,皆讲究空虚性命。祖谦兼取其长,强调以实用为依归。淳熙二年(1175),祖谦邀集并主持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举行学术讨论,史称“鹅湖之会”。会上,祖谦极力调和朱、陆二派异同,虽未成功,但各方都钦佩祖谦人品学问。朱熹并送其子塾就学于祖谦,朱塾遂落籍于金华。晚年讲学、会友于丽泽书堂(址在今金华市婺城区城东丽泽弄)。学术兼容并包,自成一派。与陈亮、唐仲友同为浙东学派中金华一支的主要人物,是金华学派(亦称婺学、吕学)的创始人。死后,郡人在丽泽书堂址建吕成公祠纪念。人称东莱先生;又因其伯祖吕本中亦称东莱先生,故人又称之为小东莱先生。与何基、王柏、许谦合称“金华(县)四先生”,加上兰溪金履祥,合称“金华(府)五贤”。著作有《古周易》、《书说》、《吕氏家塾读诗记》、《春秋左氏传说》、《春秋左氏传续说》、《详注东莱左氏博议》、《大事记》及《通释》、《解题》、《近思录》(与朱熹合撰)、《少仪外传》、《丽泽论说集录》、《历代制度评说》、《东莱集》、《周易系辞精义》、《东莱易说》、《十七史详节》、《东汉精华》等。并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

编辑:花晨